沉管隧道一般是由一節節的鋼結構(內澆筑混凝土)拼接起來的,港珠澳大橋、深中通道的建造,都是這一原理。
管和管之間的“接吻”程度,直接關系著工程的質量與壽命。為了保障親密度,一種體積較大的橡膠止水帶——Gina止水帶,應運而生。
GINA止水帶堪稱各管節之間的“接吻神器”,其原理是安裝在待裝管節的A端,與已安管節的B端對接、擠壓,使管節接頭水密,利用天然橡膠高彈性和壓縮變形的特點,在各種載荷下產生彈性變形,從而有效緊固密封,防止漏水滲水。
2020年7月20日,黃埔文沖公司的深中通道項目組完成E32管節GINA止水帶安裝。這是該項目中尺寸最大的一條,直接影響該管節下水節點及百年深中工程的進度,因此,項目組對安全性及質量格外上心。
這是我司首次安裝GINA止水帶,為了確保萬無一失,確保出塢節點按期實現,深中通道項目組積極組織各單位研討方案、對方案多次優化、評審。其中,就如何確保吊裝過程不損壞止水帶這一關鍵,進行了方案模擬,并對整個項目開展了安全、技術交底等。
水密性是止水帶最重要的性能,與端鋼殼面板精度息息相關。為了確保優質的性能,公司制定專項制作工藝控制精度,同時安裝前該面板處的油漆質量、清潔等要求也超常規,各工序嚴格控制。這些舉措,得到了業主方的高度認可。
此次安裝,原計劃耗時5天,在項目進行過程中,業主、廣州打撈局等多個單位予以了許多支持。參與者24小時輪班施工,最大程度縮短安裝周期,減少吊裝時間,確保質量。立足前期的充分準備,項目組首次制作使用超長吊裝工裝,采用密集多吊點調平吊裝方案,一次性將約220塊壓塊及1500個螺栓安裝到位,施工周期縮短至3天。
此次成功,是眾志成城的成果,為E32出塢奠定了極好的基礎,也為公司在相關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。
|